
本文转自:新华网
围绕推动学前教育提质,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近日举办“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教学实践与研究”展示活动,通过真实案例呈现与课程成果发布,集中展示了构建“深度学习导向的游戏课程化体系”的创新探索。
活动现场,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徐慧芳介绍了项目整体框架。该体系以“支持幼儿深度学习”为核心,强调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儿童主动探究、合作交流、科学经验构建与多元表达。相比传统活动设计,该体系将“学习发生机制”作为课程设计起点,形成“观察评估→游戏深化→课程生成→反思调适”的循环式教学模式,并通过教学支持策略,使游戏真正成为促发儿童高阶思维产生,支持核心经验生成的载体。
展示活动中,实验园教师开放自主游戏活动,并分享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。例如,在构建主题游戏“跷跷板与大力士”中,教师通过材料投放、探究任务设计与引导性反思,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力距与功的大小、物体重量、力距与平衡的关系,以及物体的重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,还与物体的密度有关。专家认为,这类实践不仅促进了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,也展示了深度学习在游戏中的自然发生方式。
专家点评环节,《学前教育》杂志副主编程洁与北京西城教师研修学院教研员丁文月从课程价值、幼儿学习质量与教师支持行为等方面提出建议。他们认为,项目成果有效回应了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提出的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”要求,为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借鉴样本。
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谢志东表示,游戏课程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,是推动学前教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。
本次活动清晰呈现了从教育理念到实践逻辑、从课程样态到教师成长的系统性成果,为新时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课程创新范式。随着项目持续推进,将进一步助力学前教育领域在课程建设、教师成长与幼儿学习提升方面取得更大突破。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