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转自:黑龙江日报
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让公平优质阳光照亮每个孩子
五年来新增优质学位13.5万个,建成全省首家孤独症专门学校
让孩子“上好学”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期盼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省在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、促进教育公平方面,推出了哪些具体举措?董成回答了相关问题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省紧紧围绕“公平”与“质量”两大主题,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,大力实施扩优提质工程,努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。
在学前教育阶段,重点抓“扩普惠、降负担”,着力破解“入园难、入园贵”。五年来全省累计新增公办园418所、普惠性民办园1341所,增加普惠性学位近15万个。截至2024年底,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超过91%。今年秋季起,我省稳妥实施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,惠及约13万幼儿,直接为家庭减负。
在义务教育阶段,重点抓“促均衡、保公平”,着力办好家门口学校。五年来全省新增优质学位13.5万个,通过集团化办学、学区制管理和城乡共同体建设,组建了62个学区、183个教育集团和462个城乡共同体。在招生入学环节,严格落实“四零承诺”和“公民同招”,推进“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”,去年以来有37.39万名学生实现了入学“一网通办”。五年累计21.02万名随迁子女在公办校享受同城待遇,有力保障了起点公平。
在普通高中阶段,重点抓“扩容量、创特色”,着力拓宽学生成长通道。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36.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,重点强化县中建设,实现170所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。近三年通过挖潜扩招1.8万人,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“按意愿分流、愿上尽上”的目标。
在特殊教育方面,重点抓“强保障、护权益”,着力守护好特殊儿童。五年来全省新建、改扩建16所特教学校,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特教学校全覆盖,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至每年7000元。积极推动特教向学前和高中延伸,建成全省首家孤独症专门学校。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